導讀:自動駕駛汽車在進行規(guī)?;逃弥?,必須進行充分的功能安全和性能安全測試驗證,以確保消費者和公眾的安全。
自動駕駛汽車在進行規(guī)?;逃弥?,必須進行充分的功能安全和性能安全測試驗證,以確保消費者和公眾的安全。測試內容包括傳感器、算法、執(zhí)行器、人機界面等,從應用功能、性能、穩(wěn)定性和魯棒性、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型式認證等各個方面確保車輛能夠自主上路。整個開發(fā)測試過程要經歷軟件在環(huán)(SiL)、硬件在環(huán)(HiL)、車輛在環(huán)(ViL)、封閉測試場測試、開放道路測試五大步驟。
軟件在環(huán)(SiL)仿真相當于將編譯的生產源代碼集成到數學模型仿真中,提供一個實用的虛擬仿真環(huán)境來對大型復雜系統(tǒng)進行詳細控制策略開發(fā)和測試。SiL可以快速驗證模型的策略算法和功能邏輯,能夠盡早發(fā)現系統(tǒng)缺陷和故障,極大降低了后期故障排查的成本。
目前,市面上針對自動駕駛的仿真測試軟件有很多,比如基于Unity或虛幻引擎的AirSim、CARLA Simulator,能夠對車輛控制以及傳感器進行仿真;基于機器人仿真軟件的Gazebo、Morse,有比較好的動力模型和各種傳感器的仿真;基于汽車動力學仿真軟件的SCANeR、PreScan、Panosim等,能夠對物理和汽車動力學模型進行仿真等。通過構建車輛和交通環(huán)境模型,測試車輛的工況、傳感器、算法等。
隨著顯卡圖像技術的進步,仿真環(huán)境越來越接近真實,但純虛擬環(huán)境還遠不能窮盡所有可能的場景,這就需要硬件在環(huán)(Hil)。Hil依靠電子控制器與真實傳感器連接,有真實數據的加入,讓仿真測試系統(tǒng)更進一步。該測試重點在于模擬外部接口信號和虛擬車輛工況的變化,能夠最大化的模擬“虛擬車輛”并實時運行整車模型,并通過接口板卡連接 VCU 控制器,模擬 VCU 在不同工況下的工作環(huán)境,實現 VCU 控制算法驗證和故障診斷測試。硬件在環(huán)仿真平臺通常被用來驗證無人駕駛車輛環(huán)境感知,路徑規(guī)劃以及運動控制等重要模塊的算法有效性,同時也用來驗證各類接口的正確性。
一般情況下,傳感器供應商在出廠前也會進行測試,比如攝像頭會對視野、覆蓋、探測距離進行測試;雷達需要檢測天線圖、分辨率以及隨天氣變化的衰減情況;激光雷達會檢測掃描層和噪音表現。而當傳感器被安裝到車輛上時,需要與其負責的功能一起被檢驗。比如要檢驗攝像頭LKA系統(tǒng)的HiL項目,需要大量的、不同車道狀態(tài)組合的工況下進行測試。道路測試很難遍歷不同的車道組合,比如不同轉彎半徑的車道,難以在真實道路上都找得到,所以選擇能夠輕易定制測試工況的HiL變得很關鍵。
硬件層面上的檢查之后,自動駕駛汽車還需要進行車輛在環(huán)(ViL)測試,將自動駕駛系統(tǒng)集成到真實車輛中,并在實驗室條件下構建模擬道路、交通場景以及環(huán)境因素,從而構成完整測試平臺的方法,可實現自動駕駛功能驗證、預期功能安全性測試驗證、各種風險場景測試、與整車相關電控系統(tǒng)的匹配及集成測試。
實車在環(huán)實現效果圖
車輛在環(huán)測試的關鍵是要保證車輛運行的狀態(tài)與實際道路行駛近似,通過實驗室搭建一個完整的模擬交通測試環(huán)境,包括道路設施、交通車輛、行人、自然環(huán)境等。將真實車輛置身于模擬測試環(huán)境中完成不同的駕駛任務,實現多種多樣的交通車輛配置及復雜的局部交通場景。
通常在虛擬環(huán)境下,可以覆蓋更多案例場景的參數空間,確定臨界工況,尋找危險工況點,同時獲得刻畫自動駕駛系統(tǒng)應對臨界場景能力的有效模型。但是,目前交通模型與駕駛員模型的仿真精度、車輛系統(tǒng)模型的仿真置信度都存在技術挑戰(zhàn),需要進行實車測試,來比較仿真與真實測試中的行為,測試驗證指定場景的系統(tǒng)表現,還有面對自動駕駛汽車時的行為反應模式。這就需要封閉場地測試和公共道路測試。
去年,交通運輸部出臺了關于《自動駕駛封閉場地建設技術指南(暫行)》的通知,對封閉場地測試有明確的標準,同時規(guī)范了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地建設要求,并指導各地各單位開展自動駕駛封閉場地建設,讓測試車輛在更接近國內真實交通規(guī)則和環(huán)境下行駛,除了一些必要的典型場景外,一些測試場還設有邊緣場景、極端場景,更全面的檢測車輛的性能。在統(tǒng)一的、被廣泛認可的綜合測試評價之后,車輛就可以慢慢駛向半開放道路和開放道路。
這就是目前自動駕駛汽車在系統(tǒng)測試環(huán)節(jié)的基本步驟,然而各個測試階段是如何銜接的?如何實現虛擬測試與實車測試融合?如何規(guī)定各個階段的測試邊界?如何建立測試場景庫與評價準則?如何根據設計運行范圍設定場景與參數空間……一系列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