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

技術

物聯網世界 >> 物聯網新聞 >> 物聯網熱點新聞
企業(yè)注冊個人注冊登錄

跨國POS機詐騙大案 磁條銀行卡該升級

2009-12-14 11:08 楚天都市報

導讀:該局偵破一起66.1萬元存款被盜案,抓獲3個利用POS機詐騙的犯罪團伙,初步查實的詐騙所得至少有244萬元。民警呼吁,更換智能IC卡工程希望能盡早全面啟動,這對金融安全、對千千萬萬百姓將是一件大好事。

 圖為:這就是銀行卡上的智能芯片  


圖為:監(jiān)利警方繳獲的制卡器、POS機及克隆的銀行卡


    “銀行卡防盜性能太差,克隆技術泛濫,已成為十分緊迫的問題?!弊蛉?,監(jiān)利縣公安局副局長李仁喜告訴記者:該局偵破一起66.1萬元存款被盜案,抓獲3個利用POS機詐騙的犯罪團伙,初步查實的詐騙所得至少有244萬元。更令人吃驚的是,與這3個團伙以同樣手法作案的,至少還有15個團伙。

    已經抓獲的9名犯罪嫌疑人中,絕大多數只有初中文化,實施POS機詐騙卻個個輕車熟路。李仁喜說:“我們目前發(fā)現的案情,只是POS機詐騙冰山一角。如此大案,使我們一個縣級公安機關備感吃力?!?

    A幾分鐘內,66.1萬元被盜刷

    楚天都市報消息(記者吳昌華)今年8月26日晚10時許,監(jiān)利縣柘木鄉(xiāng)購銷棉花的個體戶老王正準備休息,突然接到3條短信(老王開通了銀行卡短信提示)。3條短信提示,他的銀行卡在幾分鐘前有3筆消費:分別在青島消費了15.65萬元、25.46萬元、25萬元。3次消費共66.11萬元。

    老王大吃一驚,連夜向監(jiān)利警方報案。

    監(jiān)利縣公安局當即成立專案組開展偵查,副局長李仁喜第二天即率民警趕到青島,及時凍結了被劃走的巨款。

    調查發(fā)現,3筆大額“消費”均在同一個POS機上產生,該POS機商戶名稱為九真設計公司。該公司負責人稱,他們的POS機于8月21日借給朋友陳某、張某、叢某。

    民警調查該POS機使用情況,獲悉該POS機曾于8月24日刷卡劃入現金51.8萬元,受害人是溫州人陳先生。

    民警聯系上陳先生。陳先生說,已向溫州警方報案。隨后,溫州警方將案件移交監(jiān)利專案組。

    8月28日、29日,監(jiān)利專案組在青島警方配合下抓獲陳某、張某、叢某。然后順藤摸瓜,又先后將王某、李某、胡某等抓獲。

    B克隆一張銀行卡易如反掌

    經過艱苦審訊,專案民警發(fā)現,這起POS機詐騙案由境內外互不相識的多人共同實施,他們已通過互聯網形成一條跨國詐騙鏈。 

    胡某交代,年初在網上認識一個東北人。東北人說,只要有銀行卡的信息,就可以克隆一張卡,然后借一個POS機,就可以“發(fā)大財”。東北人還說,最好是境外卡,因為未設密碼,只要有卡的信息就行。

    今年5月,胡某在網上又認識了王某。胡某介紹了東北人的“發(fā)財術”,并問能不能借到POS機。

    王某于是在網上搜索相關信息。7月,王某聯系上一名濰坊人。濰坊人稱有幾張克隆的境外銀行卡,隨后來到青島與王某見面,由王某帶到朋友的POS機上盜刷了2萬余元。

    王某嘗到甜頭,加緊在網上尋找銀行卡信息,很快發(fā)現網上有人出售制卡器,便買了一套,該制卡器還帶有寫卡軟件。

    7月,那名東北人以1000元的價格向胡某提供了一張國內卡的卡號和密碼。8月24日,胡某通過王某找叢某等人借來POS機,盜刷了51.8萬元,受害人就是溫州的陳先生。

    8月26日,王某在網上找到一個網名叫“臺風”的人,以1000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張銀行卡的信息。這張卡,就是監(jiān)利王先生的。當晚9時許,王某用制卡器克隆了監(jiān)利王先生的銀行卡,分3次劃走66.11萬元。

    記者看到,所謂制卡器不過一只手電筒大小,外觀與銀行柜臺里使用的刷卡器相同。制卡器與電腦連接,使用其自帶的軟件,輸入相關卡號、密碼等信息,即可將一張不相干的銀行卡(甚至是廢卡)克隆成一張可以使用的卡。王某從網上購買制卡器和軟件,僅花了不到2000元。

    CPOS機詐騙已形成跨國團伙

    王某還交代,他于8月上網搜索相關信息時,認識了自稱為小玫的女子。小玫聲稱住在新加坡,有大量境外銀行卡的信息出售,敞開供應。根據王某的交代,專案組對小玫進行網上監(jiān)控,證實其確在境外。

    專案民警偵查發(fā)現,小玫在網上大肆兜售境外銀行卡信息,她在中國大陸有一個代理人,系湖南益陽某高校教師“夫子”。

    小玫在網上聯系到大陸買家后,讓買家匯款給夫子,夫子則通過開設在俄羅斯的網上銀行轉賬給小玫。其中一個大量購買信息的人叫金朋,家住南京市。

    專案民警赴南京找到金朋。金朋是一名普通工人,身份證在某網吧丟失。民警查詢賬號往來記錄,發(fā)現曾匯款給該網吧收銀女。收銀女稱,錢是匯給男友石某的。11月15日,民警抓獲石某,隨后逮住該賬戶的實際使用人——石某的朋友郭某。

    此后,民警赴湖南抓獲夫子。其接收匯款的往來賬目顯示,他為小玫代收信息費,共收到18個賬號匯款共219.49萬元,付給小玫197.94萬元。

    D案情太大,專案組“吃不消”

    辦案民警介紹,18個賬號全部是假身份證開戶,已經落網的王某、郭某名列其中,捎帶挖出了封某,其它15個賬戶持有人的信息尚不明朗。

    目前警方面對的還有一連串的大問號:僅向夫子購買銀行卡信息的王某、郭某兩人就詐騙得手244萬余元,那么,向夫子匯款的另16個賬號,總共詐騙了多少錢?也許是個天文數字。小玫除了夫子為其收賬之外,還有多少下線?像小玫這樣的“國際詐騙人”還有多少活躍在互聯網上?提供國內銀行卡信息的東北人、濰坊人究竟是誰?他們還掌握了多少銀行卡的卡號和密碼?“真不敢想象,銀行卡信息在互聯網上泄露的廣泛程度,可用泛濫成災來描述”。昨日,李仁喜告訴記者,此案顯示的案情之復雜性,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也使一個縣級公安機關倍感吃力。他們打算向上級匯報,爭取支持,“以案情的嚴重程度而言,完全可以上升為公安部督辦案件?!薄坝捎谏婕叭珖鞯啬酥辆惩?,辦案難度相當大。但只要取得上級公安機關有力支持,我們有信心將所有犯罪嫌疑人捉拿歸案,繩之以法?!崩钊氏舱f。

    E值得借鑒的境外卡追償機制

    辦案民警介紹,針對境外卡和境內卡,POS機詐騙有兩種方式。

    境外卡多為信用卡,在一定額度內消費(折合約2-3萬元人民幣)往往不需要輸入密碼。只要獲知一個卡號,制成一張克隆卡后,即可在額度內盜刷。

    辦案民警稱,他們到青島調查時,一名銀行工作人員介紹了境外銀行卡被盜刷的追償方式——持卡人往往買了被盜保險,發(fā)現被盜刷后,保險公司先予理賠,然后再向發(fā)卡銀行追索;發(fā)卡銀行則追究被盜刷地相關銀行的責任。考慮到與境外銀行的良好合作關系,而且不愿打“國際官司”,境內銀行往往同意境外銀行的追償要求。今年6月,青島某銀行就一次性賠付給境外銀行折合人民幣2000多萬元。

    境內卡往往設有密碼,盜刷需獲知密碼。犯罪嫌疑人往往通過安裝針孔攝像頭、偽造銀行門禁,或采用偷窺等方式獲得卡號和密碼信息。更為嚴重的是,個別銀行內部人員盜取卡號、密碼等信息,在網上非法兜售牟利。

    辦案民警表示,境外卡因有追償機制,持卡人不會因被盜刷而蒙受巨額損失。而在境內,如果破不了案,持卡人往往就得自己承擔。境外銀行的追償機制,值得境內銀行借鑒。

    F警方疾呼:磁條銀行卡該升級了

    如今,走進自助銀行,可見到多種安全提示:保護密碼不被偷窺、注意非法加裝的攝像頭等等。最近,許多銀行還在ATM機的密碼窗口加裝了遮擋罩。“這些只治標、不治本,該給銀行卡升級了。”辦案民警表示,銀行卡存在如此巨大的安全漏洞,讓持卡人面臨巨大風險,并對銀行系統(tǒng)安全帶來巨大隱患。

    今年9月,中國銀行卡檢測中心人士接受采訪時表示,大量針對銀行卡的犯罪,與銀行系統(tǒng)的安全性脆弱有關。隨著科技飛速發(fā)展,技術易于掌握,磁條存儲方式已經落伍,讓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機。

    和我國一樣,加拿大目前仍在使用磁條卡,針對銀行卡的詐騙案也層出不窮。今年5月10日,加拿大扣賬卡協會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采訪時稱,2008年扣賬卡詐騙案的14.8萬名受害人獲退款。他們的賬戶被竊走1.045億加元。而2005年,這一數字為7040萬加元。

    目前,更先進、更安全的智能IC卡技術已經成熟。幾年前,臺灣銀行完成了換卡工程,將磁條卡更換為智能IC卡,并完成了商戶終端的改造。西歐也普遍更換為智能IC卡,盜刷案大幅下降。但在中國大陸,目前只有中國工商銀行等少數銀行在著手開始發(fā)行智能IC卡,并且數量極少。

    據了解,萬事達、維薩等國際信用卡組織曾推動“遷移計劃”,擬將銀行磁條卡更換為智能IC卡。但由于全面換卡的成本巨大,在國內遇到巨大難題——除了卡本身的成本,全國的POS機、ATM機,還有后臺系統(tǒng),都要隨之升級改造。

    民警呼吁,更換智能IC卡工程希望能盡早全面啟動,這對金融安全、對千千萬萬百姓將是一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