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

技術

物聯網世界 >> 物聯網新聞 >> 物聯網熱點新聞
企業(yè)注冊個人注冊登錄

國家圖書館走出紙堆進入互聯網

2008-12-25 08:38 RFID世界網

導讀:在國家數字圖書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國圖采用了許多在當今世界圖書館領域中十分先進的系統,比如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系統,該系統雖然在國外先進的圖書館信息化系統也有少量應用,但是都尚未達到國家數字圖書館的使用規(guī)模和應用水平。

  一個天氣晴朗的早晨,剛體驗完國圖新館電子服務的梁女士不禁發(fā)出這樣的感嘆。 

  梁女士是國圖的忠實讀者,對比以前時常排起長隊焦急等待使用數量有限的終端查詢機器,有時費盡周折、四處尋找圖書卻仍然不見蹤影而累到精疲力盡的情況,她真的感覺到今天是如此的不同。 

  國圖新館中充滿簡約、現代氣息的陽光中廳,寬敞、明亮的開放閱覽室與隨意落座的休閑椅,讓人感覺很親切,尤其是無處不在充滿人性化的信息服務,不僅能指引她用最快捷便利的方式尋找到所需資源,還能通過電腦、手持閱讀器、手機等眾多數字終端查看圖書館中的各類資源,自助借還系統也大大提高了辦理圖書借還的效率。 

  與梁女士有著同樣感覺和想法的讀者還有很多,國家數字圖書館的信息化系統建設使廣大讀者越來越多地感受到了國圖服務質量與水平的提升,我們將帶您一窺這種變化背后所蘊藏的魔法玄機。 

  作為世界第三大規(guī)模圖書館的國圖,其國家數字圖書館工程的信息化建設經歷了從以資源累積為主導,向以信息技術和用戶服務為主導發(fā)展的歷史性階段與過程。伴隨著互聯網、電信網絡及各種網絡終端的迅猛發(fā)展,國圖正在轉變服務模式,充分利用其海量的數據資源與先進的信息化高新技術主動為政府職能部門、行政機構、企事業(yè)單位、高校師生、各級圖書館和廣大讀者與用戶提供高效率、高質量、高精準、靈活便利的人性化數字信息服務。 

  國家數字圖書館核心是數字化與網絡化,其本質則是形成有序的信息空間。國圖計算機與網絡系統部總工吳斌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圖今后仍將繼續(xù)不斷增加數字圖書館中的數字資源種類和數量,在未來1~2年中,國家數字圖書館將擴展到340TB的資源存儲容量,并使檢索系統在并行訪問峰值達到一萬人的時候響應速度是1秒。 

  龐大的系統工程 

  “國家數字圖書館信息化建設一直是在逐步推進和完善的?!眹鴪D計算機與網絡系統部主任兼圖書館現代技術研究所所長魏大威介紹說,國圖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進行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探討與研究,到90年代末國圖信息化建設步入初級階段,并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發(fā)展水平,比如把圖書館分散式的業(yè)務流程管理模式用信息技術改造成為高效率的業(yè)務流程集中數字化管理模式。 

  2005年,國家數字圖書館新信息化建設體系正式被提出與實施,并對國圖原有的信息化系統進行了整合,從而避免了因重復建設造成的投資浪費與服務中斷。 

  新國家數字圖書館的整體信息化體系建設工程是由技術支撐環(huán)境建設、資源建設、服務體系建設、標準規(guī)范建設等主導項目組成,這些主導項目又被分解為56個具體實施的子項目,由每個子項目負責人提出各自的需求,并根據需求進行公開招標,評選出中標的軟硬件廠商來提供工程建設所需的產品與服務。 

  在國家數字圖書館的網絡建設層面,國圖在外網連接建設中實現了千兆互聯,在內網連接建設中實現了萬兆互聯,并且完成了與中國下一代互聯網協議IPv6的千兆光纖接入工作。通過完善的網絡建設,可高效率處理流量比較大的資源,比如多媒體流、視頻會議等,并在國圖新館區(qū)實現了無線局域網(WLAN)接入服務的全面覆蓋,使國家數字圖書館真正地成為了一個網絡中心。 

  在數據資源存儲過程中,國圖建立了三級存儲應用模式,包括:在線(On-line)存儲應用模式,在線存儲是工作級的存儲,使存儲設備和數據時刻保持“在線”狀態(tài),并可隨時讀取和修改,適合存儲需要經常和快速訪問的數據資源,以滿足前端頻繁查詢數據庫的速度要求;近線(Near-line)存儲應用模式,是指對訪問量不大的數據資源進行存儲的應用模式,確保數據在存儲過程中良好的訪問性能;離線(Off-line)存儲,主要用于對在線或近線存儲的數據進行備份,以防范可能發(fā)生的數據災難。通過這三級儲存應用模式,形成數據資源存儲的動態(tài)偏移,并建立了在線150 TB、近線150 TB、離線340 TB的存儲空間,使國家數字圖書館的海量數據資源得到有效的保護和管理。 

  國圖的信息化體系建設是通過國家數字圖書館工程來體現的,國圖計劃在2009年完成所有軟件系統的安裝與調試工作,圖1為當前正在進行的核心軟件系統建設構成圖。 

  國圖通過這些系統構建了國家數字圖書館業(yè)務運行的信息化系統平臺,包含了整個數字資源生命周期的理念,是將收集、服務、應用集成在一起的平臺,它支持數字化數據與信息的整個生命周期的活動,包括信息資源的生成、發(fā)布、傳播、利用和保存的過程,對數字資源生命周期的發(fā)展和完善也是國家數字圖書館在未來信息化體系建設中的一個重大的發(fā)展方向。  

  千萬冊中快捷定位理想那本 

  “在國家數字圖書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國圖采用了許多在當今世界圖書館領域中十分先進的系統,比如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系統,該系統雖然在國外先進的圖書館信息化系統也有少量應用,但是都尚未達到國家數字圖書館的使用規(guī)模和應用水平。”魏大威所長介紹說,國圖現在大概有100萬冊圖書都在使用RFID系統來進行管理,借助該系統可以實現標簽轉換、館藏點檢、讀者自助借還、安全門禁、館藏架上查找、盤庫和排架檢查等自動化、智能化的功能,提高管理和借還效率,節(jié)省讀者時間,既提供保護個人隱私的借閱環(huán)境,又方便讀者還書(外設自動分檢設備可24小時還書),還降低圖書館人工成本。 

  讀者還可使用國圖提供的手持電子書閱讀器或自帶的手機,通過RFID系統與國圖電子圖書資源平臺連接,來閱讀或下載電子圖書。國圖電子圖書資源平臺擁有電子圖書約19萬種、38萬冊和年鑒1000余種,其中電子圖書來自全國400多家出版社。 

  國圖提供的手持電子書閱讀器支持多種格式電子圖書的下載閱讀與圖文混排,并可在圖文中插播動畫、短視頻、音頻等。 

  隨著國圖藏書資源量的增大、館藏面積的擴大,廣大讀者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尋找所需圖書,雖然可通過網絡在國圖OPAC系統(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上輕松地查詢國圖藏書資源中自己感興趣的圖書,但接下來,如何準確、快速地獲得這本書,對于讀者來說,還是很困難的。 

  而在應用了智能架位查詢系統后,讀者將不會再遇到這樣的煩惱了。國圖智能架位查詢系統是國圖讀者服務系統新的組成部分,也是國圖RFID架位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提供智能架位導航服務,使圖書所在位置的數據準確、完整。該系統已經嵌入到OPAC系統中,當讀者在OPAC系統上查詢到圖書信息,點擊架位號的鏈接時,該系統可以智能定位讀者查詢的起始點,并且根據查詢的目標圖書所在位置,給出最短的取書路線。讀者還可進一步查看目標圖書的具體所在層位,系統會形象地給出目標圖書所在位置的書架圖,并且可以放大、縮小該書架圖,給讀者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因此,無論讀者是否身處國圖館內、是否去過國圖、是否熟悉國圖的館藏布局,全都可以通過“國圖智能架位查詢系統”給出的圖書架位導航路線圖,清晰、明了地掌握圖書所在位置。 

  此外國家數字圖書館對外開通了106988106988的全國短信特服號碼,并建立了移動數字圖書館、手持閱讀器、自助文印、虛擬現實、數字電視、整合發(fā)布等眾多個性化、人性化的信息服務系統。使廣大讀者可以使用手機、PC、數字電視等數字終端通過互聯網、衛(wèi)星通訊網絡、電視網絡等多種途徑連接國家數字圖書館來滿足自身的數字資源需求。 

  近日,國圖剛剛發(fā)布了“立法決策服務”的系統平臺,由此可見,國家數字圖書館對國家權力機構提供信息化服務的力度也正在不斷增強。當前,國圖已經在很多部委建立了分館,利用國家數字圖書館這個平臺,也可以為很多立法決策機關提供服務,為其建立所需的信息化系統,比如國圖建立的民航安全技術中心分館、財政部分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分館等,通過這種方式,各分館可以按照各自身的需求進行規(guī)劃和建設,為其所在的部門提供比較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從而滿足不同層次的信息化服務需求。 

  為書找人 為人找書 

  未來國家數字圖書館在信息化體系建設與數字資源共享方面,主要有兩個問題要著力解決: 

  第一是如何對國家數字圖書館數據資源進行安全的保存與管理。國圖希望在未來的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以后,人們還能繼續(xù)能看到和分享國圖的數據資源,這就必須要建立或采用一個通用的國際標準,使用更為成熟與安全的保存方式?,F在國圖已經有多達200TB的數據資源,如何對這些資源進行保存與實現安全高效的動態(tài)遷移,是國圖今后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 

  第二是國圖如何把現有資源充分的利用起來,為讀者和用戶做更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一方面,國圖通過網站、手機、數字電視等途徑,方便讀者和用戶來訪問國圖資源,另一個方面,國圖可以將數字圖書館信息化建設體系拷貝到地方的圖書館來推廣和使用,建立數字資源的傳播與分布式服務機制,通過這種模式進行數字資源的共享服務。 

  2005年國家數字圖書館開始在全國選擇性地建設“國家數字圖書館分館”,實施資源共享、走進地方、服務大眾的方略,并在全國范圍內建設鏡像網站分享國家數字圖書館的數字資源,通過數字遷移保存分館寶貴資料信息,還進行聯合采購、技術托管、館員培訓、館際互借、合作科研等服務基層圖書館的活動。 

  國圖數字資源部王志庚主任說,國家數字圖書館在資源共享方式上,相當于一個物流中心、倉儲中心或是超級市場,各分館可根據讀者的服務需求進行自由選擇,如果需要其它資源比如講座和視頻,或是服務系統和設施,則由當地的圖書館來選擇,分館采用共建共享的模式,我們通過分館來服務當地的讀者。 

  國家數字圖書館不是物理概念上的圖書館,也不是數據庫,更不是一堆書和報紙的疊加,它是個信息空間,這個信息空間由四個元素構成:資源、管理、服務和用戶。最終要實現的目標是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信息都可以在這個信息空間里面互通和共享,形成一個對所有數字資源和服務進行整合與利用的大物聯網。